采访对象:丁国琦,1935年9月生,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浙江一建副经理、经理,曾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,浙江省优秀企业家、优秀厂长(经理)称号。在任经理期间,浙江一建经营品质得到广泛认可,先后荣获首批省级文明单位、浙江省先进企业、国家计委和浙江省建筑施工协会企业管理优秀奖等多项荣誉。
采访组:丁总,您好。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?
丁国琦:我1951年开始从事建筑行业,从项目的辅助测量工作,到担任工程概予、决算、建筑材料检验、技术革新等工作,随后能够独立承担基层施工技术管理工作,直接组织施工过的工程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,先后建成了一批优质高速工程。
因为我大专毕业,在当时属于有学历的技术人才,所以总公司将全公司唯一一台经纬仪交给我操作,在浙江麻纺织厂的建造过程中,基地测量的任务全部是由我来完成的。后来,我还参与了省政府大楼的建设任务,在省政府大楼项目推行“落手清”制度,工程做完垃圾及时清理掉,让刚完工的项目就像交付了一样,这项制度受到省领导好评,并在不少在建项目推广。到了20世纪60年代,我走上基层领导岗位,1985年被任命为一建的经理,1991年起被调任到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局,浙江省建筑工程总公司,离开了浙江一建。
在我担任浙江一建经理的几年间,浙江一建承接了省出版大楼、省二轻大厦、之江饭店、中国水稻研究所等众多经典工程。我也很荣幸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,浙江省优秀企业家、优秀厂长(经理)等多项荣誉。
采访组:1988年浙建总公司在建筑系统中公开招聘一公司经理,作为亲历者能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吗?
丁国琦:1983年我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浙江一建副经理,1985年成为经理,1988年经历了浙建总公司在建筑系统中公开招聘一公司经理。当年将竞争机制引入全民建筑企业领导层在浙江省内还是第一次。在应聘经营者询标答辩决标会上,省建设厅、省建总公司有关干部都来了。浙江日报、杭州日报,浙江广播电视台、电台,杭州广播电视台、电台这些媒体也都来采访,大家都非常重视。
我当时是作为浙江一建的原经理和原副经理周关富、王宝华,总工孙宜宜,副总经济师朱文祥,副总会胡元曾组成班子展开竞聘。当时是以演讲和面试问答的形式进行的,我介绍了自己1951年以来从事建筑业的主要经历和业绩,并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阐述。最后,我全票通过评审委员们的质询,成功再次出任浙江一建的经理。
通过这样的经营者询标答辩,我对于如何成为一家老企业的经营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,也对企业引入了一些鲜活的思想。比如,我在公司大力推广试验室,帮助建筑施工各项技术更好更快革新。我在任经理期间,购置了公司第一台电脑用于管理,让传统企业也能享受科技红利。
采访组:20世纪80年代建筑市场开放以后,市场上忽视工程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,请问您是如何对浙江一建进行质量管理的呢?
丁国琦:为了保持和发扬企业的质量优势,不断提高企业社会信誉,不辜负上级和老一辈领导的重托,我走上领导岗位后,和班子成员一起在提高质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。
我们首先做的就是通过思想教育、制度培训等方式在职工心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,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返工重做。在制度上,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质量管理系统,一共涉及技术质量交底、技术复核、隐蔽工程验收、产品保护等13个方面。我们还通过定包合同与优良品率、一次成优率等指标挂钩,质量与班组奖金挂钩,坚持有奖有罚,以优取胜。在施工上,我们将确保质量落实在班组,采取短期脱产轮训,普及质量管理小组,配备有实际经验、敢硬碰硬的质量检查人员。当年浙医大五号楼施工中一根基础架空地梁端头产生0.2毫米的裂纹,建设单位认为不影响使用,但是我们坚持从严要求,出现问题就要敲掉重做!
此外,我们从1981年开始设立了回访保修制度,在一定保修期内,每隔半年同意向用户发函征求意见,或派出回访小组登门听取意见,将意见汇总,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反馈给在建项目,帮助班组杜绝同类问题的发生。因此,浙江一建的质量在当时可以说是全省闻名,浙江一建也是当时省内建筑业最好的一块牌子。那时候,义乌的建设单位听到我们的名声,特意赶到杭州,一定要把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期工程给我们做,如果一建不做这个工程,他们就坚决不走!
在严峻的形势下,我们始终发扬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传统,立足在搞好工程质量的基础上,求速度、增效益,多次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表彰。1986年6月,建设部还向部系统转发了浙江一建《确保工程质量的几点体会》的资料,将一建的经验做法分享给全国的建筑单位。
采访组:20世纪80年代末,建筑市场竞争激烈,请问您是采取了什么措施让老企业在新形势下焕发生机呢?
丁国琦:20世纪80年代末,建筑业整体面临着基建压缩、任务减少的严峻形势,但是一建人没有被困难吓住,各级党政工团组织,全体职工和衷共济,将渡过难关的立足点转到企业内部,把企业从被动引向主动。
当时,我们班子成员经过开会讨论决定从5个方面提升效益。第一点要做的就是管理。我们在作为全省同行业中首家进入省级先进企业的同时,狠抓标准化管理,制订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,包括管理标准、工作标准等391项标准的管理规范,让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。同时,当时形成从公司到工区、队、组计量管理网络,狠抓了财务、劳动人事、材料等基础管理工作,全面升级质量管理和班组工程质量,直接有效地促进了管理工作的加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。此外,我们还加强新技术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,采取承包经营企业、与集体建筑企业搞联营以及大力向市外、省外市场推进等形式,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路远,只要有活干、有利创、有名扬,就要将这个市场打进去!
经过一系列的调整,我们确实收获了成果。工程质量稳中有升,而且不论是产值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竣工面积在当年就实现了历史新高。所以说,虽然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,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全局、头脑清醒、果断决策、眼睛向内、立足挖潜,难关是一定会渡过的,也会让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采访组:丁总,能为我们讲讲浙江一建在伊拉克的建设经历吗?
丁国琦:上世纪八十年代,浙江一建远赴海外,开拓伊拉克市场。在短短几年间就建成了20多万平方米的办公楼、体育馆和大使馆等工程。
不仅建设速度快,建设质量也高。我们将在国内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岗位责任制,成立专业质量管理小组,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的劳动竞赛等措施也搬到了国外,确保海外项目也做到“质量第一”。因此,公司承建的伊拉克高级公寓楼,被伊方评为样板工程,伊拉克全国性报纸《革命报》专题作了报道。1987年建成的纳西尼亚污水处理厂,被伊拉克工矿部部长称为“伊拉克同类工程中最好的”,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驻伊经理部也称赞我们浙江一建的工程质量是“烈火见真金”。